(1) |
類股的產業景氣 |
|
|
(2) |
上下游的產業關係 |
|
|
(3) |
個股的成長性 |
|
|
(4) |
個別公司的每股獲利能力 |
|
這部分並非一般散戶投資人所擅長的範圍。原因相當多,譬如說並非所有的人都能夠對於任何產業的內容和前景作深入的分析。投顧的分析師、投信的產業研究員都必須依靠產業研究員長期追蹤並經統計分析提供參考資料。 |
|
|
|
個股的財務報除非會計人員更無法分析計算出每股盈餘資料。這部分我們可以透專業財經報紙和證交所提供的資訊取得。更何況發展時間較短的淺碟市場公司財務報表透明度不高,往往流於報喜不報憂的缺失。 |
|
|
|
有鑑於公司長期隱匿財務狀況,金管會在 93 底已提出會計準則第 35 號公報從 94 年 1 月 1 日正式實施,由上市櫃公司第一季財報開始適用。該公報的精神,主要是將企業的固定資產、無形資產、閒置資產、依權益法認列損益的長期投資、商譽等會計科目,列入評價範圍,只要帳面價值高過可回收金額,就必須在財報上提列資產減損。 |
|
|
|
對於基本面訊息認知不清,有時候反而會提供負面且錯誤的判斷。例如我們常聽分析師說某些股本小、低本益比、股價低的三低股票,有追蹤的價值。事實上本益比的觀念常會造成錯誤的判讀,以目前台灣產業而言,電子面板與油價高漲的能源產業股、 3G 手機製造為未來主流,縱使其本益比稍高,在考慮成長性上,個股的本益比有時可達三、四十倍,一般慣稱「成長股」,一般投資人以 20 倍的本益比當成合理的投資價位的觀念並非正確。以本益比觀念研判個股為投 資價位或是投機價位,對不同類股並非公平。投資人應有上述的認知。 |
|
|
|
體質良好,市場形象較佳且正派經營的上市公司,每年配股穩定,歸類於「積優股」。產業前景不明,技術進入障礙小,每年配股能力不佳或不穩定,如紡織股,一般通稱「夕陽股」。昔日業績較差,因景氣轉好,或公司經營層易主,未來有轉虧為盈的機會,慣稱「轉機股」。公司形象不佳,股本較小,每年現金增資使股本灌水,或以賣祖產(土地或廠房)維持獲利,常利用題材炒作股票,此類皆歸於「投機股」。<br>
以下列舉財務報表中常見的幾種數據公式: |
|
|
每股淨值 = 淨值 / 資本額× 10 |
|
每股盈餘 (EPS)= 稅前盈餘 / 期末總股數 |
|
每股純益 = 稅後純益 / 期末總股數 |
|
自有資本率 = 自有資本 / 總資產 |
|
毛利率 = 營業毛利 / 營業收入 |
|
營益率 = 營業利益 / 營業收入 |
|
盈利率 = 稅前盈利 / 營業額 ( 包含業外收入 ) |
|
本益比 (P/E)= 目前股價 / 每股稅後純益。 |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稅後淨利 / 淨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