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 4 技術分析應用篇
4.2 移動平均線
 
統計學中對一連串的數字採取「算數平均數」代表對該數字群的資料描述法。它的優點是:代表數字僅有一個;且群組中每一個數字都被採樣,缺點是少數特別大或特別小的數值影響其整體的代表性。
 
以移動平均線探測股價趨勢,最大的作用在取得某一段期間收盤價的移動走勢,也就是股價在一定週期內的平均成本。避免人為短線的做價,並且可變換多種不同敏感度的技術指標,如雙乖離 YY 、乖離率 BIAS 、 MACD 等指標。一般我們採用「 算術式平均數」 (Simple Mathematic Moving Average.),其計算公式如下:
上述 C 為收盤價, MA 稱為 n 日移動平均數。
   
4.2.1 移動平均線特性
 
移動平均線有 (1) 短長線交叉出現買賣訊號、 (2) 移動平均線為落後指標、 (3) 為股價之支撐或阻力之三種重要特性。
 
缺點為較適當的平均線天數不易設定, 國內大都採用採 5 天、 10 天、 20 天、 65 季線及 130 半年線、 260 年線為參考。香港技術分析人員慣用 10 、 20 、 30 日做為短中期投資參考。
 
移動平均線能夠表示出股價趨勢的方向,另外更可利用不同週期的組合,判斷股價的波動趨勢。例如台股以 20MA 為中期趨勢,當 20MA 持續向右上方移動,股價 (P) 也高於 20MA 時,代表中期趨勢為多頭走勢。反之,若 20MA 持續向右下方移動,股價也低於 20MA 時,代表中期趨勢為空頭走勢。
   
 
規則 1
規則 2
P>20MA 且 24MA↗,為多頭趨勢
P<20MA 且 24MA↘,為空頭趨勢
短期均線 >長期均線,為多頭排列
短期均線 <長期均線,為空頭排列
   
穩重安定的特性
  當使用不同週期的均線比較時,愈長期的移動平均線,其安定特性越佳,必然等到股價漲勢真正明朗後,移動平均線才會開始調整。所以移動平均線有「落後」反應的特性。
   
  落後反應正是減少交易次數的不二法門。因為落後特性使投資人不致於在多頭市場時反應過度,股價剛轉弱時即刻賣出,往往股價上漲一小波段後,因漲多出現小幅回檔整理,立刻回復上昇趨勢。
   
助漲助跌的特性
  上揚的移動平均線可看做是股價維持多頭的支撐線,股價回跌至平均線附近,均線自然會產生支撐股價的力量,便是買進時機;這是平均線「平均成本」的觀念產生助漲功效。
   
  等股價上升趨緩或回跌,平均線慢慢從上昇慢慢開始走平,甚至微幅下彎,當股價再度上昇至平均線附近,股價可能會突破均線後再跌破,會只到達平均線下方便再度回落,最好不要燥進,亦即走平的均線無助漲效用。
   
  一般我們研判短中期趨勢,最常採用的便是 20 日均線,由圖形中可看出,上升的 20 日均線有助漲效果,股價跌破上升的均線將呈現支撐作用。
   
 
   
4.2.2 葛藍碧八大法則
  葛藍碧 (Granville) 所著「每日股票市場獲最大利益之戰略」一書中,發表八種法則以判定股價買賣的時機,乃根據艾略特波浪理論的循環法則,從股價的結構與走勢,以 200 日移動平均線為週期,研判股價未來的走勢,做為買賣的參考。為使讀者更清楚瞭解,在原文部分加入型態學的名詞,說明股價的變化與法則的應用。
 
 
平均線維持下降,股價從均線的下方向上突破平均線時,K線正處於“底部”階段,為「買進信號」。
當移動平均線維持上揚時,股價雖跌破平均線下,立刻又回復到平均線上,K線型態稱為“探底”,為「假跌破 」均號,故為「買進信號」。
 
股價維持在平均線之上,突然回跌均線附近,但並未跌破平均線,股價又立刻反轉上昇時,K線型態為“大漲小回”,可以「加碼買進」。
 
均線的趨勢為向右下方移動,所以為空頭走勢,股價水準也低於移動平均線,由於利空或重大事件突然暴跌,遠離平均線時,因為「負乖離」過大,極可能再趨向平均線靠近。型態為連續出現長黑 K 線急跌後,將會出現“反彈”走勢,為「買進時機」。
 
平均線走勢從上升趨勢逐漸走平,股價從平均線的上方往下跌破平均線時,K線上為“盤頭”的特徵,應是「賣出機會」。(備註:均線又從上昇趨勢走平的原因都是因為短線股價上昇無法突破新高產生小波段高點後回跌,或急跌並且跌破均線。)
 
平均線繼續下跌時,股價雖上升突破平均線,但又立刻回復到平均線之下,型態上顯示股價反彈測試頭部區的壓力,為「假突破」訊號,是「出貨機會」。
 
股價在平均線之下,均線趨勢也向下緩慢移動,股價上升但達平均線附近便又告回落,K線型態為“大跌小漲”,是「賣出時機」。
 
股價持續上漲並且高於平均線之上,均線亦是持續上昇,股價出現利多突然暴漲遠離平均線,因為乖離過大,很可能再回跌趨向平均線靠近;K線型態為連續長紅後高檔整理,是回落的先兆,為「賣出時機」。